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出口成章、應答如流,能寫論文劇本、能編代碼音樂、能做翻譯繪畫的ChatGPT (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程序)一經推出就火爆全球,一夜之間注冊用戶就達到百萬級,更獲得了產業界、學術界、創投界的重點關注。
華商基金研究員金曦認為,ChatGPT的出現為AI行業帶來了新的曙光,也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量空間的可能性,圍繞人工智能自動生成內容的模型開發和場景應用有望成為市場重點關注的投資賽道,擁有落地場景的公司或強者恒強。
截至2023年2月14日,ChatGPT概念指數(8841669.WI)近1年上漲34.53%,同期滬深300指數下滑8.93%。
ChatGPT 為何如何火爆
近期爆火的ChatGPT是由世界三大人工智能實驗室之一的OpenAI所開發的軟件應用程序,旨在根據用戶的提示模仿類似人類的對話。其中,GPT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縮寫,意為“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目前大家熱議的GPT是以GPT-3版本為基礎的能進行智能對話的聊天機器人。
根據OpenAI的說法,ChatGPT的突破在于其能帶給對話者顛覆性的體驗,即可以通過“僅使用幾個標記樣本”就能生成足夠的響應,可以通過簡單的提示實現對話,并有效地利用上下文信息。
具體而言,ChatGPT能夠通過吸收大量來自網絡的內容,比如新聞文章、社交帖子、百科條目等,學習句子、單詞和部分單詞之間的關系,進而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進行對答、提供各類信息答案,并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真正像人類一樣來聊天交流。
更為重要的是,ChatGPT擁有豐富的信息支持與持續不斷的學習更新,在用戶面對問題或困難時,可以提供解決方案,其在文章生成、代碼生成、機器翻譯等任務上都有著比較優秀的效果體驗。
ChatGPT 并非無所不能
似乎,用戶只要在對話框里輸入問題,就可以獲得ChatGPT給出的答案。但其實看似“無所不能”的ChatGPT,也有著不少“無能為力”的短板。
金曦表示,目前的ChatGPT側重于“多準快全”的內容梳理和整合,還不能提供綜合判斷、邏輯完善、調整修改等高級邏輯處理功能,與人類智慧還有很遠的距離;目前用于ChatGPT語言模型訓練的數據多為2021年底前的數據,存在數據與信息的滯后性,這也造成了ChatGPT在內容準確性和知識性上的短板,不少用戶甚至給其貼上了“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標簽。
此外,GPT-3在模型配置上成本高昂,這包括了超強算力的計算機(285000 個CPU/ 10000個GPU)、1750億的參數、31個分工明確的作者、1200萬美元的訓練費用、45TB的訓練數據等,這種規模的模型是一般中小企業所無法承受的。
華商基金研究員金曦表示,AI行業的發展取決于硬件與算法,近年來硬件不斷發展,而算法不斷遇到瓶頸。GPT-3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如果硬件水平得到提升,那么AI行業仍可能出現新的機遇。但同時GPT-3高昂的成本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深思:AI發展在性價比上是否走錯了方向?是否會引發技術壟斷從而不利于小廠商的生存?
擁有落地場景的公司或強者恒強
金曦認為,考慮到ChatGPT級別的預訓練大模型跑一次的成本是千萬美元級別,而將其商業化部署,落地多用戶高并發任務中,成本只會更高。這就意味著國內有能力的參與者的僅為少數,大部分的初創企業很難有機會。
盡管當前國內大部分公司還沒有大規模訓練的布局,但AI商業化最大的困難是商業模式,而前期擁有落地場景的公司有望強者恒強,現在的收入、場景有助于支撐公司繼續探索新一代AI技術的落地和變現,我們也將持續關注立足NLP自然語言處理相關技術的人工智能公司以及上下游。
文中ChatGPT概念指數數據來自萬得信息,近1年為“2022年2月15日至2023年2月14日”。
以上觀點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基金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