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王可)2月25日,“2023全球人工智能開發者先鋒大會”(GAIDC)在上海臨港開幕,大會以“向光而行的AI開發者”為主題,海聚全球人工智能開發英才,彰顯創新人才引領驅動價值,促進人工智能國際集智共創,推動打造人工智能開發者生態上海品牌;同時力促重大項目落地,產業新增長點啟航,推動產業與場景聯動,為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撐,為我國建設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科技強國貢獻“上海力量”。
GAIDC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上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共同指導,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SAIA)、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
開幕式上,上海國際算法創新基地、上海市智能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揭牌。上海國際算法創新基地聚焦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理論和底層算法突破,著力將上海打造成算法原始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的國際標桿城市,并推動將最優秀算法技術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智能制造等產業領域落地轉化。上海市智能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加快籌建,將積極搶占機器人產業發展前沿焦點,聚焦關鍵技術,孕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為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提供堅實基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算法創新研究院院長鄂維南在介紹原始創新時,提到了算法時代的原始創新體系建設,他認為要充分發揮場景等方面優勢,彌補頂級人才不足,需要以場景、市場和基礎人才作為牽引,以新的體制機制為手段,吸引全球的高端人才和創新能力資源。鄂維南表示:“過去幾十年,中國做的很成功的一件事情,就是利用市場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來引進投資和技術,使我們成為經濟大國。未來幾十年,我們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利用我們在場景、市場和基礎人才方面的優勢來引進創新資源,幫助我們成為創新大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從創新、產業、人才三個方面對開發者生態展開了介紹并與開發者進行互動。他表示,開發者是改變世界非常重要的力量。但這有賴于平臺的力量。需要對平臺有更深入的意義理解和內涵梳理。特別是技術平臺,其內涵意味著更多。他指出,“平臺通過與開發者良好互動,從而形成真正的生態”。只有通過這種良性的互動所形成的生態,才能使我們每個人真正受益。
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伙人,BCG技術與數字優勢專項(TDA)亞太區負責人魏杰鴻(Jeff Walters)還從時下大熱的ChatGPT開始談生成式AI的原理和產業應用。魏杰鴻認為,這對企業的戰略性提示是,非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已對價值鏈各個環節產生了重大影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將進一步擴大這一效應。目前,生成式模型的前期應用已經有了大范圍的部署,并創造出巨大價值,特別是在產業場景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下的藥物發現就是極具代表性的領域。
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發表了以“生產力的AI次方”為主題的演講。他提到,通過AI for AI,幫助AI開發者實現更高效的生產力創造。徐立認為,在小模型時代,是20%的AI模型+80%的手工開發的業務邏輯,但在大模型時代是80%的AI大模型+20%的提示工程。“AI是生產生產力工具的工具。商湯正在基于商湯AI大裝置,構建AI賦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生成工具。”他還介紹了商湯大模型在應用落地領域的探索與實踐,包括智能駕駛大模型、蛋白質大模型。商湯基于AI大裝置,正在構建AI賦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生成工具。
Infosys全球副總裁、中國區交付及運營負責人沙睿杰(Rajnish Sharma)介紹了AI在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的運用,助力工業4.0的效率提升。沙睿杰提到了AI的應用給企業帶來的價值,認為AI可以貫穿整個制造生命周期,推動價值效率。他還詳細介紹了用于制造工廠運營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平臺,以及如何應用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解決方案提升生產力,包括自動駕駛、缺陷檢查、航空圖像分析等眾多領域。
大會現場還對2022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領軍先鋒”、“智慧工匠”進行了現場頒獎。“領軍先鋒”評癬“智慧工匠”選樹活動歷經七年,是上海城市數字化領域高層次人才的聚合平臺、高能級項目和解決方案的競技舞臺。共有140名來自經濟和信息化行業一線的專業人士被選為在城市數字化轉型實踐中,有匠心匠藝、有上海實力的“工匠先鋒”。